专项研究+ 更多
专项研究
+ 更多
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之国际化人才战略+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之国际化人才战略
+ 查看更多
如今中国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到了世界各地。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投资覆盖了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近几年,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也为中国自身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化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商务部估计中国企业从2010年至2020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有望以每年15%的速度上升,在此期间中国企业将在海外市场创造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仅201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招聘数量就达到78人,2015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招聘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公司招聘海外人才的岗位主要是中高级别,中层岗位占比41%,高级岗位占38%。
“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人才的国际化锐不可当,中国企业想要更好的“走出去”,就必须重视和依赖国际化人才。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人才战略的推进上,仍然存在着“国际化人才的理念滞后”、“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和机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制不完善”、及“国际化人才引进的机制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应对措施
(一)国外建立研发基地、国内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鼓励引导企业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优势,高效地吸引和使用境外高端研发人才,不仅可以提高“走出去”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助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不断完善国内的人才培训机制,对于市场上难以找到的人才,与专业院校联合培养,逐步拓展政府、大学、企业之间的智力支持方式。同时,可以建立“走出去”商学院,面向“走出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开设短期的“走出去”培训,为企业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二)充分利用我国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资源
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的70%是依靠海外华侨华人引进。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约有6000多万,他们中的专业人士不仅了解中国,也了解所在国的语言系统、文化环境、社会状况、法律制度,同时了解民众心理差异,对于帮助企业“走出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送出了近400万名留学人员,其中近一半已经回国,还有200万留学人员依然在海外,他们熟悉所在国文化、人文、风情,并拥有熟练的外语能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我国在海外的重要人才储备。
(三)推进国内、外人才机构的联合,发掘国际化优秀人才
加强同行业或跨行业国际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并鼓励国内中介人才机构与国外人才评价机构著名猎头公司联合,发挥它们先进的管理、规范的运作、丰富的经验,为企业发掘外语精熟、专业知识与技术深厚、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跨国企业优秀人才,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吸纳这些人才并将其派驻海外,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运营能力。
(四)加大全球招聘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在招聘制度方面要与国际接轨。比如,国内企业的全球人才招聘应该是全球人才国际定价,不能仅用中国的体制或企业内部工资等级来定价。其次,采取扩大董事会、独立董事的作用。“走出去”的企业可以更多地聘请有国际经验的国际人才做独立董事或董事。在这方面,联想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良好的典范。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也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将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