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研究+ 更多
专项研究
+ 更多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现状及对策分析+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现状及对策分析
+ 查看更多
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加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计划,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谋发展。
所谓“走出去”战略指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培育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并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对外投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企业是开展海外投资的中坚力量,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践者。“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产能合作”战略以及发展境外合作区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新的机遇,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支持以及中国对外签署的双边及区域协定推动境外投资便利化。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有可为。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也将积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服务平台,创建良好生态,推动中国企业理性、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地“走出去”。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现状
1、对外投资更趋理性,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1246.3亿美元,同比下降32%,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切实有效遏制。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化工、电力、制造、能源等产业并购增多,上亿美元大型并购项目超过60个,中化工收购瑞士农药种子企业等项目顺利实施,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对外投资进一步突出。
2、对外承包工程加快转型升级, 带动设备、技术、服务、标准走出去作用不断增强。
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652.8亿美元,同比增长8.7%,有关企业在电力、化工、铁路、工业设施等领域积极承揽项目,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印尼美加达卫星新城等上百亿美元特大项目成功签约,合同额上亿美元大项目超过400个;完成营业额1685.9亿美元,同比增长5.8%,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完成升级并扩大运营,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实现运营移交。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对策
红铅笔长期致力于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研究。长期服务的东风小康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印尼投资建厂, 在美国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红铅笔专门成立一支专项团队为东风小康“走出去”服务,为东风小康成为伟大的跨国企业奉献一份力量。
红铅笔找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 “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建议。
1、政府方面
合理使用政府政策来保护企业“走出去”权益。我国政府建立和完善“走出去”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保护我国对外投资者,使其免受因发生战争、没收、汇款限制等非常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促进同缔约国之间互利的投资合作。2017年以来,国家为遏制非理性的对外投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境外投资的真实性审查,完善境外投资备案报告的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出现显著回调。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1至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5410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863.1亿美元。投资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40.9%,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正在逐步筑牢基础,向真实合规、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
2、企业方面
第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人才优势、管理能力、营销网络等。要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可以用优质的服务提升品牌形象,因此必须注重终端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销售技巧。其次以信息化为动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确立明确的跨国战略投资目标。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一定是一种战略性投资,因此企业应树立长远的经营思想和正确的经营目标。一些成功的大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海外能取得成功,就必须是从长期利益出发,先立足,后扎根,再发展,最终目标是全球战略市场。
第三、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来留住和吸引人才。企业首先合理的选用人才,一方面企业要把国内懂管理、善经营的战略型经营管理人才外派到海外企业担当要职,以保证“走出去”企业的正确经营理念和有效运作。二是要实现经营管理人员当地化,从东道国当地选取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担当我国海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既弥补我国外派人员的不足又可以因东道国人员熟悉当地环境而保证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注重从系统角度出发,在建立良好大环境下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注重对人才的培训,激发人才的最大潜能。